“大家深感天津的低空经济正在蓄势起飞,将成为未来产业增长的新引擎!”昨天,天津市低空经济产业联盟成立大会在中国民航大学(东丽校区)举行,会议间歇不到20分钟时间里,天津云圣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创始人兼首席市场官朱胜利的微信就被加“爆”,政府部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校院所、金融机构纷纷相约。不虚此行、收获满满的还有来自政产学研金服用的百余位联盟成员。该联盟将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的指导下搭建合作交流平台,让本市低空经济“飞”得更稳,创造出更多新质生产力。
“天津作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在发展低空经济上有较强独特优势。”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本市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着力培育低空经济上下游产业体系,加快推动成龙配套、成链成群,目前,全市拥有低空产业相关企业数百家,其中大型制造厂商就有十几家,配套企业产业类别完善。2023年,通用航空和无人驾驶航空制造业实现产值约20亿元。天津也有中国民航大学、天津大学等知名高校,以及研究城市空中交通(UAM)、低空通信导航监视的重点实验室,为企业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
说起低空经济,普通百姓都深有感触:不知不觉间,天空变得越来越“繁忙”了。确实,无论是通过网络、电视还是亲身经历,您肯定见过无人机、无人驾驶航空器等在快递送餐、观光游览、电力巡检、气象监测、农药喷洒等领域工作,而新的应用场景还在不断拓展,天津如何抢抓低空“风口”、乘势“起飞”,培育更多的新质生产力?本市低空经济产业联盟应运而生。
联盟能干啥?身为联盟理事长单位的中国民航大学(东丽校区)最有“发言权”。该大学通用航空与智能网联研究院院长汤新民介绍,“联盟为从事低空经济产业的各单位打造平台,让政产学研金服用在此聚力、优势互补,切实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问题。现有108家成员单位一起突破关键应用技术,推动国家层面的产业政策、技术标准的确定,探索可落地、可推广的商业模式,转化成优质项目,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他举例:“联盟发布交流信息,开放更多应用场景,指导企业共同申报国家级重大项目等。同样,低空经济相关技术庞杂,联盟也能帮金融机构更精准识别优质企业和项目。”
东丽区是联盟主要牵头单位之一,也是本市低空资源密集区域之一,该区临空经济区管委会主任张晓楠表示,近日,中国民航大学(东丽校区)、中国民航大学科技园及其周边区域被纳入天开园“一核两翼多点”,成为本市发展商用航空航天和低空经济的主要承载区,这将有力提速科技成果转化,持续打造低空经济创新发展新高地。“我们也为低空经济产业链积累十几个优质储备项目,如数据支撑、无人机飞手培训、机场设计、无人机生产等,将陆续引入天开园东丽园,进行强链补链延链。我们还为天津机场和民航大学搭建平台,围绕机场需求研发项目。”
“感觉企业不再是单打独斗,我们将把丰富经验分享给更多成员单位,大家携手成长。”走出会场,联盟成员中国铁塔天津市分公司副总经理刘春华说。朱胜利也对在津扎根发展的信心更足了:“低空经济如同‘新生儿’,需要各方合力培育它茁壮成长,联盟优化发展生态,打造我们天津的产业集群,将有力带动全市低空经济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