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不大,作用不小。
2023年,庭院经济首度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明确提出“鼓励脱贫地区有条件的农户发展庭院经济”。今年,庭院经济再次登上中央一号文件,旨在通过激活农村“方寸地”,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近两年,在各级政府的推动与引导下,我市不少乡村老房“焕”新,有的种蔬菜、养家禽,供给城市居民消费;有的做手工、开作坊,丰富群众精神生活;有的办农家院、开民宿,打造城市周边休闲好去处……近日,记者走访我市部分乡村,采访身处其中的小院“改造家”,看他们如何把“老院子”玩出“新花样”,在方寸之间打造出一片新天地。
庭院+农业
小院子联结大市场
4月7日一大早,80多岁的滨海新区太平镇五星村村民刘金来,就忙着利用废旧木料和竹竿在自家小院里搭葫芦架,大木头做立杆、竹竿做梁,然后用铁丝将两者绑定。
“村口大棚里的葫芦籽已经发芽了,长出叶子就能移栽到我院里了。”刘金来介绍,种葫芦不费劲,最多就是干旱时浇点水,缺肥时施点肥,“我们村去年就有人靠在房前屋后种葫芦,一年挣了好几千呢。”
据了解,五星村地处子牙新河北部,村北是著名的娘娘河遗址,西、南部与河北省交界,耕地面积5000余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传统作物。2023年,中央提出发展庭院经济,村两委就琢磨着怎么让村民有活儿干、有钱赚。
“我们镇崔庄村前些年搞了个太平葫芦特色产业园,我们就找上门去寻求合作。人家答应得很爽快,不仅提供葫芦种苗和肥料,还派技术员进村入户手把手指导种植。”五星村村委会成员孙富才介绍,他们村去年有8户农民利用自家庭院种了108株葫芦,年底收了几百个葫芦,平均每户挣了2000元左右,村民郭成青家更是赚了5000元。
看到种植葫芦有赚头,五星村今年又有20多户村民提出要在自家庭院里种葫芦。为保证村民种出的葫芦当季就能卖出去,村委会一面与葫芦特色产业园谈回购,一面与邻近的杨家泊镇谈合作,以葫芦为媒,搭建产业合作桥梁。
现如今,玲珑剔透的八宝葫芦已成为五星村农户庭院中的“绿色风景”。“我们还带领村民学习如何在葫芦上绘画以及制作茶叶罐、钥匙坠、台灯等工艺品,再增加一点收入,让小葫芦变身致富‘金葫芦’。”孙富才介绍。
门槛低、负担轻、小体量是庭院经济的独特优势。有学者指出,庭院经济不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作为乡村振兴“微动力”,应该思考庭院经济如何与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联系在一起,特别是面向市场需求,如何以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的方式发展新型农村经济。
陈国华在我市蓟州区下营镇利用自家院子开了一处采摘园。去年,他增加了一个新项目——采摘“金玉兰菜”。
“金玉兰菜”学名欧洲菊苣,是地地道道的“舶来品”,大约2008年前后引入国内,因其营养丰富、脆嫩多汁,被誉为“蔬菜王子”,现在市场零售价35元1斤,是农贸市场里的高级货。
位于蓟州区上仓镇东塔庄村的禹道农场,年产“金玉兰菜”800吨,占京津冀近六成的市场份额。农场负责人介绍,“金玉兰菜”种植分两步,一是露天栽培种子,大约5个月后才能收获种根,然后将种根放入冷库储藏;二是恒温水培,将种根放入恒温培育室中,大约21天后采收上市。由于培养周期长,同时受制于冷库和恒温培养室容量限制,“金玉兰菜”在春节等需求旺季存在一定的供应缺口。
“你看这个类似集装箱的种植方舱,其实就是‘金玉兰菜’的恒温培养室,占地只需8平方米,车子拉着就能走,小院就能放。”陈国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套种植方舱的硬件投入大约4万元,按每季度生产一茬“金玉兰菜”计算,减去购入种根、人工和水电费成本,基本上一年就能回本,后面就都是赚的。
种植方舱对禹道农场的好处也显而易见。一方面,农场牢牢掌握着种根种植“核心技术”;另一方面,在销售旺季,种植方舱利用农户小院空间,通过小规模、多点位的生产方式,分散企业压力,保障市场供应,促进农民增收,一举三得。
今年一季度,北京平谷、河北唐山甚至山东寿光的好几批农户来津尝试引进种植方舱。禹道农场负责人介绍,他们正与天津城建大学合作,引入工业化装配式建筑技术,实现种植方舱的快速搭建;与天津市农科院接触,探索如何在方舱内培育名、优、特、稀的菌蔬品种,带动农户增收。
可见,庭院经济并不仅是“单打独斗”,也可以与产业化经营无缝对接。
庭院+非遗
既富“脑袋”也富“口袋”
在天津,有个专属于天津姐姐们的年俗——头戴红绒花。而武清区曹子里镇绒花产业历史悠久,十里八村藏着不少绒花制作高手,46岁的果兆静就是其中之一。
果兆静家住曹子里镇前街村,是一个三间房的合院,她创办的“静花缘”绒花工作室就坐落其中。“当年曹子里镇开合作社,我爷爷就是资深的绒花师傅。后来我父母也都在镇上的‘花鸟厂’做绒花。”她告诉记者,童年最难忘的时光,就是放学后和家人围坐在桌前,一边听着收音机,一边做绒花。
家里起初是安排果兆静学医,希望她能有个稳当工作。但经过好几年思想斗争,果兆静还是放不下心中对绒花的眷恋,于是2019年在自家小院开了一个手工作坊。她告诉记者:“当时我赶上个好时点,一是古装影视剧热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了解、喜欢绒花;二是直播的兴起,手工艺有了展示平台,不少网友每天准时在直播间等我做绒花。”
2023年,“天津静花缘绒花制作技艺”获评武清区非遗项目,慕名而来的人更多了,5000元一个的手工绒花,客户也抢着要。有时候忙起来,全家人都得和果兆静一起赶工。“今年初,对象也辞职了,和我一起创业了。”她说。
庭院里的非遗不仅能带火一家人,还能带旺整个村。
“张记者,欢迎您来直播间下单,支持我们村的庭院经济。”记者刚和盆罐庄村驻村第一书记冯超超认识,就被对方“营销”了。
位于宁河区板桥镇的盆罐庄村,是我市唯一以行业命名的村庄,有600多年的制陶历史。但此前很长一段时间,有底蕴、有手艺的“陶甑之乡”,却因为产品销路不畅导致技艺传承断层、产业规模萎缩。
去年年初,当上驻村干部没几天,冯超超就拿起手机冲进了村里的旧窑厂。举着自拍杆探秘老窑洞,带着网友在云端拉坯上釉,在线讲解战国纹饰故事……不到半年,“盆罐庄村第一书记”的直播号“粉丝”就破万了。
网络时代,流量可以带来真金白银。通过电商直播,盆罐庄村去年的非遗陶艺整体收入超过20万元人民币,对比2020年,收入实实在在翻了好几倍。
为支持儿子工作,冯超超的父亲在直播间买了好几把茶壶。亲戚和他打趣:“老冯,你现在每天用的茶壶都不带重样的,可不能再买了。”这让冯超超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如何留住非遗带来的流量?他把目光转向了村里的小院。
“我们村院子都很大,普遍在三四百平方米,特别适合养点家禽。”但当冯超超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村民韩庆满时,对方却把头摇得像拨浪鼓。“我自己的院子原来收拾得干干净净,养鸡一下子就乱了。最主要的,家养的土鸡谁来买呢?”韩庆满说。
好说歹说,最终有几户村民同意先养点鸡鸭试试。“我们在批发价格上加一元收购,然后挂上电商直播间的小黄车,没想到一下子火了。”冯超超告诉记者,现在,每天他们都能在直播间接下几十单的土鸡蛋订单。
韩庆满的院子现在也养了200多只鸡,日产鸡蛋大约30斤,每天能有不到200元的收入。“有了村里的直播平台,销路不愁了,我自己还能腾出时间做点别的事儿。”他说。
网络时代,万舸争“流”,非遗技艺是获得流量、助力增收的好抓手。宝坻区大唐庄镇东杜庄村的手鞠球制作团队,用自己的巧手“绣”出好日子;津南区葛沽镇小高庄村的崔记糖画,既可观赏也可食用,带网友重温“甜蜜”童年;蓟州区下营镇赤霞峪村的杨氏根雕,将一截截平平无奇的树根变为精美的艺术品……截至2024年年底,我国共建设9100余家非遗工坊,涉及1721个县域,直接吸纳群众就业27万余人,人均年收入超过3.6万元。
手艺人在传承非遗技艺的同时也提高了经济收入,既富“脑袋”也富“口袋”。
庭院+旅游
小民宿带动大投资
青瓦灰墙的两层建筑,配上超大落地窗和观景台,再加上15间拥有独立小院的套房,清风扫过,竹林轻轻摇曳,舒适而惬意……这是位于蓟州区官庄镇砖瓦窑村的映像磐山古装摄影主题民宿(以下简称映像磐山),去年刚刚获评全国甲级旅游民宿。
民宿主理人邢宇此前做了15年旅拍摄影师,不少名山大川都留下了他的足迹。“这些年跑累了,我前两年就利用家里的宅基地盖了一座民宿。”他说。
大山里的民宿如何才能招徕游客?提供差异化服务是一条路径。“我一开始就打定主意不做传统农家乐。城里人来山里,不只为了打麻将、吃土菜,他们需要环境优美、远离压力、适合发呆的心灵港湾。”邢宇利用自己做旅拍的经验,在民宿小院内设置了17处拍摄点位,还提供了100多套国风古装免费租给客人。
“这个民宿自带‘美颜’,特别出片。”前不久,来自北京的王璐带着一家人入住映像磐山。“这家民宿就在盘山的后山,免费租一套古装,走两步就能进山拍照。”她告诉记者,自己拍照还不过瘾,她又花了1000元在民宿里选了附加服务,化妆、摄像和精修服务一应俱全,为休闲之旅增添了一份珍贵回忆。
民宿面积不大,却能盘活闲置资产,带动大投资。
去年,官庄镇西大佛塔村迎来丰收年,35万公斤西大佛油桃销售一空,实现销售收入约300万元。这样的好成绩背后,村里的民宿度假区溪云渡功不可没。
前些年,来自北京的迈弗森文化传播公司(以下简称迈弗森)看中了西大佛塔村的资源优势,计划长租部分村民的闲置小院打造度假区。“当时很多村民不放心,害怕房子盖到一半烂尾。”西大佛塔村村委会负责人介绍,他们通过天津农村产权交易所(以下简称天津农交所)公开流转村内闲置宅基地打消了群众的顾虑。
周学君是村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通过村集体牵头,他在天津农交所平台以每年2万元租金把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给了迈弗森的子公司。去年,周家原本破败不堪的小院子连同其余9个村民宅基地,一起被改造成27个造型别致的徽派民宿院落。
“我们去年共接待游客2万余人次,周末通常都爆满,周中入住率也能接近四成。”云渡(天津)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海兴还提到了“房东”周学君:“他现在入职我们公司,做民宿服务相关工作,一个月能赚5000多元。”
据了解,总投资5.04亿元的溪云渡二期项目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之中。“我们二期规划是整村打造,在近百个宅基地及千亩山林、废弃矿坑上做文章。建成后,将比现有的民宿院落群大30倍。”王海兴说。
作为庭院经济的典型形态,蓟州区的农家院、乡村民宿产业发展迅猛。据蓟州区文旅局统计,目前区域内拥有农家院2025户,其中有特色、有品质、有内涵的精品民宿已达420户。
推开窗扉,远眺青葱欲滴的群山;关上房门,在智慧之家中“偷得浮生半日闲”;院前果树、舍后瓜蔓,累累硕果悬满枝间……方寸小民宿,既展田园之美,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活力。
本版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记者手记
方寸之地大有可为
在天津各乡村,农家小院功能多样、角色多重。滨海新区太平镇五星村利用房前屋后的空余土地,让村民种上“金葫芦”;宁河区板桥镇盆罐庄村用直播带火非遗陶艺,进而带动了庭院养殖;蓟州区西大佛塔村盘活闲置农房做民宿,引来大投资……家园变花园、民房变客房、山村变景区,无不凸显出庭院经济是激活乡村振兴的一把“钥匙”。
“颜值爆表”的小院使人向往,家门口挣钱的便捷令人心动。想要搞好庭院经济也需要注意两个问题:对各级政府来说,要因地制宜,推荐有发展潜力的产业;对农户来说,则要走差异化发展之路,让美丽小院子“与众不同”。期待我市的庭院经济在百花齐放中展现活力,扮靓村庄颜值,鼓起村民钱袋。
新职业——小院经纪人
一天奔波上百公里
让乡村小院“活”起来
近几年,天津乡村的闲置小院吸引了不少城里人的注意,他们通过各种方式租赁这些院子,或长居、或小住、或搞民宿,过起了自己心目中的田园生活,也催生了一个新职业——小院经纪人。
“春天来了,房东把菠菜都给您种好了。这个小院距离北京通州约60公里,每年租金不到1万元,感兴趣的朋友不妨来看看。”打开小院经纪人刘海山的朋友圈,推荐闲置农家小院的视频、图片十分醒目。
刘海山原来在蓟州区主城区做房产中介,但商品房市场平淡,咨询小院的客户却不断,他这两年就专攻小院租赁服务了。
“这活儿可比坐在售楼处累多了。”刘海山告诉记者,“蓟州的小院大多在山里,带客户看院子,一天开车超过100公里是常有的事儿。一套小院年租金在1万元上下,租期最长20年,我一次性收佣金2000元至3000元。”
目前我市小院租赁市场活跃的地区主要集中在蓟州区、武清区、北辰区和西青区等地。“蓟州主要是退休人员买来养老,武清是北京的客户多,西青、北辰多是天津市区客户外溢。”西青区一位小院经纪人介绍,现在小院租赁主要是两种模式,一是农户通过小院经纪人,与城市居民达成租赁协议;二是让开发商做“二房东”,从村里把闲置小院都租下来,整体改造,然后再通过小院经纪人租出去。
但无论哪种模式,都带动乡村闲置资源再利用,对增加居民收入很有帮助。据专门做农村房屋出租信息发布的网站“美丽新乡村”统计,我市在该平台登记租赁的农家小院已超过200套。
“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工作,能让更多的城里人来到农村居住,也会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获得实惠。”刘海山告诉记者。
专家观点
小院子激活
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专访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乡村发展与城乡关系研究室主任何安华
2025年,发展庭院经济再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国家政策为何将目光投向一方小小角落?记者就此采访了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乡村发展与城乡关系研究室主任何安华。他认为,正是一座座业态各异的小院子激活了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庭院经济在2023年首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其大背景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何安华介绍,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及庭院经济,已将其扩展为普适性政策,明确其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鼓励各地引导农民发展适合家庭经营的产业项目,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林下经济、民宿经济。
近两年,各地积极发展庭院经济已让多方受益。对农户,利用闲置的院落资源,可以为家庭增加一份收入;对乡村,通过庭院将居民生产与生活相结合,增添乡村吸引力;对区域,基于庭院培育特色产业,有助于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对国家,庭院生产的土特产品在满足农户自用后,也可面向市场供应,增加食品供给。
近两年,何安华走访了不少村镇,他特别关注国内庭院经济发展呈现出的多样化。
“东北、西北地区地势平坦辽阔,农家院空间大。比如东北农民就在院里养鸵鸟,小院里养出了‘金疙瘩’。南方地区多丘陵,特别是临近城市的庭院,稍加改造就成为家庭旅馆、特色民宿,很适合发展休闲旅游产业。”何安华进一步解释,发展庭院经济也让农民实现了收入多样化。“通过打理庭院,村民不仅可以卖土特产品,也可以提供乡村文旅服务。”他说。
对于社会上出现的一些疑问,比如庭院经济是回归小农生产吗?何安华认为:“庭院经济不是自给自足,关键是小院子如何联结大市场。这一方面涉及庭院经济业态的选择,相关部门如何提供必要的信息指引,帮农户选择有潜力和前景的产业;另一方面则是补齐要素短板,在资金、技术和管理方面提供相应支持,帮助农户‘闯市场’。”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