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是天津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五年。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市农业农村委统筹推动各涉农区和市有关部门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以建设“三美四乡”为抓手,统筹实施乡村振兴全面推进行动,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在津沽大地落地见效。经过五年努力,天津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成效显著,“十四五”主要预期目标如期完成,呈现农业质效双增、农村和美宜居、农民稳定增收的良好态势。
一是农业生产基础愈发稳固。天津实施粮油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稳定生猪和奶牛生产,保障粮食产能与“菜篮子”供给。“十四五”期间,全市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41万亩,超额完成规划目标。去年粮食总产量突破270.6万吨,实现“二十一连丰”;蔬菜、猪肉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占消费量比重保持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同时,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成效明显,化肥、农药利用率超42%,农田残膜回收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均保持较高水平,地产农产品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
二是乡村产业活力持续焕发。天津聚焦“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5条百亿级全产业链及十余条亿级产业链,创建5个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5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12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乡村旅游提档升级,12个乡村旅游重点片区启动建设,年接待游客超3800万人次。成功承办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吸引超30万人次参展;“津农精品”品牌影响力扩大,小站稻、沙窝萝卜等品牌农产品销售额连续两年突破100亿元。
三是农业新质生产力支撑有力。天津深入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培育小站稻、黄瓜等一批全国领先优良品种,获批蔬菜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牵头承担国家多项种业自主攻关任务,津产种子推广至全国27个省市。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建成天津智能农业研究院,推动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型,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4.5%。
四是和美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天津累计建成300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7.9%,在全国率先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建制村实现“村村通客车、村村通公交”,农村居民“足不出村”可收寄快递,1502家村卫生室实现医保联网结算,乡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与人居环境水平显著提升。同时,强化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积分制、清单制全覆盖,乡村文化繁荣发展,移风易俗深化,法治、平安、和谐乡村建设水平持续提高。
五是城乡融合水平不断提升。天津在省级层面率先实行农村集体资源资产“一网管理”,建成覆盖市、区、镇、村四级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体系,去年天津农交所年交易额突破160亿元,跃居全国首位。完成800个经济薄弱村扶持发展工作,创成85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去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715元,年均增长6.2%,城乡收入比缩小至1.76:1,继续保持全国城乡收入差距最小省份。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