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涉农区农业农村委、有关单位:
为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高质量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按照《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5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通知》(农办社〔2025〕3号)和《市农业农村委关于印发2025年天津市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津农委计财〔2025〕33号)部署要求,市农业农村委举办2025年天津市高素质农民培育市级培训班。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培训目标
围绕提升农机作业服务质量,壮大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和文明乡风建设等人才需求,针对行业急需、人才培养短板弱项、产业发展痛点难点等举办高素质农民培育市级培训班,进一步提高高素质农民培育实效,加快培养农业农村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培育一批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带头人、乡村文化人才和高素质农业技能人才,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农业强国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二、培训安排
2025年,举办高素质农民培育市级培训班8期,培育高素质农民465人,其中:粮油和重要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提升工程领域1期,培育40人;新产业新业态带头人培育工程领域5期,培育230人;文明乡风建设素质素养提升工程领域4期,培育195人。(详见附件1)
(一)粮油和重要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提升工程
1.农机手技能提升培训班
培育对象:专业农机手、农机大户和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带头人,共40人。
培训内容:围绕机械化措施促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重点环节以及机收减损等,注重实操实训和作业演练,联合企业开展执照培训与场景化实训,推动无人机操作与传统农艺的数字化融合,培养一批掌握无人机操作技能、了解农业相关知识的高素质农民。为培育对象提供成果转化、技术应用、创业支持、政策咨询、品牌打造、融资担保等方面的牵线搭桥服务,为学员提供良好的创业条件和发展环境。
(二)新产业新业态带头人培育工程
1.新型经营主体数字化技能应用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智慧农业)
培育对象:农村青年人才、返乡大学生、合作社骨干、具有一定基础知识的技术人员,共40人。
培训内容:围绕“数字引擎智农未来”主线,邀请天津市农业科学院副高级以上专家、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信息技术研究中心等专家,开设“智慧育种技术与装备”、“蔬菜智能化生产技术研发与实践”等课程,通过线下课堂教学与实践实训,手把手示范智慧温室、无人农机、物联网传感等新科技,使学员能全面系统地掌握现代农业生产知识和技能,提升经营主体在生产与管理方面的能力,更好服务乡村产业发展。
2.新型经营主体数字化技能应用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农产品电商)
培育对象: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带头人,农产品电商从业人员,共40人。
培训内容:开展素质素养培训,重点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解读中央一号文件,围绕农产品电商及IP打造实战应用、短视频内容策划与制作、直播带货全流程、AIGC应用等,提升学员农产品电商技能。
3.经济薄弱村高素质农民培训班
培育对象:面向经济薄弱村中的村级经济服务组织带头人、村级所属经营主体负责人,优先选拔经济薄弱村中从事或意向从事乡村产业发展的骨干人员,具备一定产业基础或带动意愿,共150人。
培训内容:以促进经济薄弱村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当前乡村振兴新形势、新任务、新目标,重点围绕党的二十大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开展乡村振兴法规政策、乡村产业创新、乡村人才开发、新型集体经济发展、智慧种植养殖等内容培训,重点提升学员政策应用能力、产业融合技能、数字化经营水平及乡村治理实践能力,推动经济薄弱村特色产业培育和集体经济发展。
(三)文明乡风建设素质素养提升工程
1.乡土文化能人专题培训班(农文旅融合)
培育对象:休闲农业、民宿运营、非遗传承等领域的家庭农场主、合作社骨干、返乡创业青年等,从事农文旅相关产业2年以上,具有示范带动意愿,共60人。
主要内容:围绕“政策贯通力、产业运营力、创新实践力”三维目标,构建了“综合素养+专业技能+能力拓展”100学时课程体系。通过政策解读、乡村旅游发展、数字化营销等课堂教学,结合北京民宿经济、韩家墅村农文旅、中河头红色研学等实践基地开展场地实训、跟岗见习,并融入商业路演与红色文化教育,全面提升学员在农文旅融合领域的政策应用、业态创新与市场化运营能力。
2.乡土文化能人专题培训班(乡村工匠)
培育对象:已认定的乡村工匠及各区重点培育的传统手工艺从业者,共40人。
主要内容:聚焦乡村工匠挖掘培养、传承发展、提升壮大,深入解读乡村文化振兴及乡村工匠培育政策措施,结合实际案例讲授传统技艺创新设计、品牌定位与培育、跨境电商业务开展、外出拓展实训、直播业务实操、电商时代网红产品的打造、乡村技艺产业化发展、人工智能与短视频制作实用技术技巧等相关知识,以创新创业实践为切入点,选用新技术下与乡村产业振兴适配的应用场景,助力学员创新意识、新商业素养、创新能力、新技术运用能力全面提升。
3.乡土文化能人专题培训班(乡村文化产业创意提升)
培育对象:农村青年人才、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负责人、乡村创业带头人,共35人。
主要内容:围绕“乡村文化产业服务未来”主线,邀请天津市农业科学院副高级以上专家、南开大学、天津农学院、天津市农广校培训部等专家,开设“乡土文化资源挖掘与价值认知”、“乡土文化品牌建设与数字营销”等课程,通过线下课堂教学与实践实训,深度剖析乡村文旅消费新趋势、特色民宿集群盈利模型,提升学员在乡村文化产业项目规划、创意设计、品牌运营等方面的实战水平,使其能系统掌握特色产业培育运营及赋能乡村的关键知识与技能,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深化农文旅融合,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
4.优秀农耕技艺保护传承培训班
培育对象:农业文化遗产地农耕技艺传承人、各涉农区特色农业产业生产经营主体带头人,共60人。
主要内容:挖掘优秀农耕文化的思想智慧,增强农耕技艺传承能力,推广传统习俗、手工技艺等与现代文明元素结合的方法路径,促进农耕技艺的发掘保护、合理利用和转化创新。针对农耕技艺传承,在合作社设立“田间课堂”,由乡土专家示范小站稻作等传统技艺,实现“学用零距离”。为培育对象提供成果转化、技术应用、创业支持、政策咨询、品牌打造、融资担保等方面的牵线搭桥服务,为学员提供良好的创业条件和发展环境。
三、学员条件
报名学员具备以下条件:
1.在我市域内正在从事或有意愿从事农业农村领域生产、经营、服务的农民和返乡人员。
2.学员年龄在18至55周岁之间(特殊人才可放宽),思想品德端正、遵纪守法、身体健康,能适应快节奏、高强度的学习生活。
3.学员本年度限1次参加各层级、各专题培训。此前参加过高素质农民培育的学员可以在本年度继续参加不同专题、不同层级的培训班。
4.学员能够保证全程参训。
四、学员报名
1.个人申请。学员按照培训班安排自愿提出申请,填写报名表,确保信息真实有效。
2.部门推荐。区农业农村委和市有关部门对申报学员进行审查,按学员条件和分配名额确定推荐学员。
3.市级审核。市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服务中心组织相关培训机构,按照高素质农民培育有关规定对申请学员进行审核,依据培训目标择优遴选参训学员。
五、任务分工
1.市农业农村委负责组织制定市级班培训方案,遴选培训班承担机构,协调市有关部门遴选学员。
2.市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服务中心负责市级培训班管理,统筹做好学员遴选工作,组织实施跟班指导。
3.各涉农区农业农村委和市有关部门负责相关领域学员参训组织推荐工作。
4.培训承担机构负责培训班组织实施,做好学员遴选,开展培训班和典型成效宣传推介等工作。
六、有关要求
1.请各单位高度重视,明确工作责任人,及时做好学员推荐等培训各项工作。各培训班报名分别于8月29日、9月25日前,将推荐学员信息报送至承担的培训机构。(详见附件2)
2.学员参训期间培训及食宿费用由培训班承担,参训往返交通费自理。
3.培训期间实行封闭管理,所有学员需严格遵守学习纪律,未经批准不得离开培训驻地,如遇特殊情况确需请假,需向班主任书面申请。
七、联系方式
(一)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员会社会事业处
联系人:刘士丛
联系电话:63083752
(二)天津市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服务中心农民就业促进部
联系人:张伯平
电话:13642181973
(三)天津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联系人:郑丁艳
联系电话:13821794638
电子邮箱:tjsngxpxb@163.com
(四)天津市农业科学院
联系人:王逸凡
联系电话:15665877842
电子邮箱:tjsnykxyxddsnyyjs@tj.gov.cn
(五)天津农学院
联系人:李定军
联系电话:13132557285
电子邮箱:15822350446@163.com
(六)天津师范大学
联系人:程刚
联系电话:13820610518
电子邮箱:chenggtj@126.com
(七)诚久(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杨慧
联系电话:18901055115
电子邮箱:1572616776@qq.com
附件:
1.2025年天津市高素质农民培育市级培训班安排表
2.2025年天津市高素质农民培育市级培训班各涉农区推荐学员名额分配表
3.推荐学员汇总表
市农业农村委
2025年8月22日
附件:
附件1:2025年天津市高素质农民培育市级培训班安排表.docx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